第 41 章

姜晟送她回學校路上接了一個緊急電話,收購出了一點問題需要他回北方解決。

在她要求下只把車停在校門口然後匆匆離開。

回寝室時在樓下正碰上阿姨,顧宸低頭在帆布袋裏翻找病歷本。阿姨瞥見她手上的輸液貼,“不用了,你趕緊回去休息吧。一個人在外照顧好自己。”

“恩,謝謝阿姨。”顧宸努力微笑,作為回應。

開鎖進門,寝室裏還是漆黑一片。三個室友還在熟睡。一陣失落,自己半夜出去她們在睡覺,輸完液回來還是在睡覺。

畢竟沒有深交,不能強求。

去廁所裏關好門洗漱,冷水拍擊在臉上,通體舒暢,什麽也比不上自己身體健康沒有病痛。

大學生活要比想象中無聊一些,思政歷史馬哲等基礎課不算。

心理學也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還是需要化學生物等知識用來打基礎。而且學習的過程也沒有像影視劇中那麽神奇,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微表情進行“讀心”。

顧宸選擇的方向是實驗心理學,平常需要找一些志願者進行心理測試。

前幾周的課題在學校就能完成,可是今天的課題是關于小孩子是怎麽開始說謊的。

被試要求是兒童,這是窩在學校裏完不成的。

要求在下下周進行課堂展示和分析彙報。

一個班級分為四組,一組六人分開展開行動。

顧宸他們寝室外加兩個男生組成一組。

組長是李曉楠。

下下周的課正好撞上國慶假期,不知道老師是會調課在放假前還是後。

如果是後,他們會多出一周時間準備。

但是前的話,制定方案到實施,時間緊迫。

暫且不提李曉楠別的事,作為組長一直是盡職盡責,第四天就在他們六人群聊裏說她找到了一家課外培訓機構,已經答應可以配合進行實驗。

顧宸看完未讀消息裏的時間和安排,伸一個懶腰,一個鯉魚打挺起身。

穿梭在七點半的校園,路上的學生比往常還多了一些,大多是手捧書籍或者手提電腦,都朝着一個方向——圖書館。

筆直的林蔭道,只有她一個人。

嘴饞門口的白糖燒餅很久,因為咽部發炎,她最近的飲食都很清淡。看李曉楠天天燒餅配油條豆漿,而她只能天天紅豆黑米粥。

等在攤前,顧宸在回想昨天看的實驗報告。腦袋後傳來一聲問詢:“你喜歡吃哪個?”

一瞬間,她還沉浸在實驗數據裏的頭腦快速運轉。

公司的事解決了?

顧宸知道這是在問她,想回答但是攤主比她更快。

“看你口味,我這裏招牌是白糖燒餅。”

“她吃什麽,我和她一樣。多少錢?”

“她是一個白糖燒餅,一根油條,三塊錢,一共六塊。”

“十塊,不用找了。”姜晟從錢包裏拿出一張在百元大鈔裏格格不入的十塊。

這麽多年,不把零錢當錢的毛病一點沒改。

攤主把油條夾在燒餅中間,遞給姜晟。姜晟手裏拿着也不給顧宸。

“哥,燒餅給我。”

姜晟兩手提溜着塑料袋,“很燙,等會吃。”

“燒餅就是要趁熱吃才好吃,冷了就軟了,你是不是傻。”顧宸無語地看着他。

“你知道某國因為食用過燙的食物而得食道癌的病人數有多少嗎?”

顧宸:“……”

顧宸啃着發軟幹巴巴的餅,沒有嘎嘣脆的口感,裏面的白糖也都流到底部,導致上面的餅沒啥味道。

姜晟咬一口沒有再吃,塑料袋勾在食指上,随着步伐而晃動。

“事情解決了?”顧宸把嘴裏的餅全咽下去問他。

“解決了。”姜晟輕描淡寫,仿佛這個收購不是今年公司的一大計劃。

年近而立的男人,渾身帶着成熟的韻味,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勾人心魄的樣子。

路上不少人朝他們打量,遇到膽子大的還上前要號碼。

姜晟呢,婉言拒絕。

之間隔着一個人的距離,是安全距離。

可是顧宸還是覺得壓迫,倒不是姜晟身上的氣質,每次出現在她面前,總是恰當的态度。

是太過頻繁的見面。

“我去上課了,再見。”顧宸把塑料袋打一個結扔進垃圾桶。

“國慶有安排嗎?”姜晟如法炮制把袋子扔進垃圾桶。

“回公寓好好休息。”顧宸不想給他任何機會。

“好。”

道別後各自離開,顧宸站在二樓看樓下的背影。

寬肩窄腰,挺拔如松。

慢慢變小,最後拐進另一條路。

日久生情,但還有另外一句話,相看兩厭。

時間為我們證明一切,顧宸盼望着快些再快些,讓姜晟回到冷靜自持不為任何人動搖的道路上,他本該是這樣。

遇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頂着壓力去結婚。

或者商業聯姻。

總歸不會是她。

就是這樣的,即便同行,最後他們都會分離。

不論過去或者現在。

周末一行人跟着李曉楠出發,包裏放着分工後各自尋找到的資料和實驗安排。

“那個,我提前和你們說下。”下車後李曉楠把他們都圈到一起,拍拍手吸引注意力,“我和輔導機構負責人談的時候,她說我們做實驗沒關系,但是要有一個人負責給孩子們上課,其餘人在下課才能做實驗。”

“時間不夠啊。”

“真的征得同意了嗎?”

“誰上課啊,我可不去。”

一組六人,各有心思。

“上課我去上,至于時間,我們可以争取幾次,一周時間足夠了。”李曉楠是個合格的決策者,幾句話把之前的問題解決,唯獨沒有說是否征得同意。

顧宸心底有疑惑,到底還是沒有說出來。

白牆上綠色藤蔓纏繞,枝葉繁盛。培訓機構的大門是兩扇深紅色木門,上面還有精致的雕刻門環。

從外觀看,這個機構不是那種私下辦的補習班,反而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中檔機構。

所有事宜都交給李曉楠去接洽,他們只負責在教室後方對每個學生進行初步的資料采集。

老師沒有給具體的方向,所以他們在之前的讨論中自己概括了幾個點。

小孩子說謊和年齡、性別、個性等因素之間的關系。

今天他們只是初步對孩子們進行認知,等第二天帶上攝影器材才是實驗真正開始。

顧宸窩着身子在教室後方觀察學生。

一間教室大概是十五平,擺放六張連坐的木桌,前方是一塊大白板,李曉楠正拿着黑色油性筆帶學生們認識生字。

“露辘,饑腸辘辘。”

“露辘,饑腸辘辘。”

如果學生們配合點搖頭晃腦,這就是妥妥的私塾再現。

顧宸對孩子的喜愛沒有那麽多,獨生女加上從小父母離異,她很少感受到手足情,不知道對姜晟的算不算,可能說是迷戀依賴更為妥當些。

進去大學以來,深入了解到心理學這個專業,她反而不執着于轉專業去中文系了。

有如趙雲潔所說,心理學是一門深邃寬廣的學科,吸引無數人折腰。

相對于行為心理學,顧宸更願意去剖析自己的內心。

一個人的性格來源,是後天環境作用的結果。

誕生時,每個人都是潔白的畫紙,随後許多年,父母老師朋友拿着彩筆在這張紙上寫寫畫畫,不斷豐富。

她注意到一個女孩子。

說話斷斷續續,每次班級有同學說話她總要插上一句。

無論是看電影或者吃披薩,她總會說“我媽媽上個禮拜剛帶我去過。很有趣很好吃。”

聽寫期間,旁邊的小朋友比她更快舉手。

面色頓時變紅,小孩子想哭就能哭的本事算是第一次震撼到顧宸。

李曉楠一頓安慰,又是擁抱又是給糖,把人哄好。

抽抽噎噎地繼續聽寫。

對別人的家庭妄加揣測是不好的行為,可是遏制不住。

坐在右邊的室友在小聲讨論,這個女生是否家庭離異或者父母相處不愉快。

社會發展至今,離婚率一年比一年高。

現代人更注重自身的感情需求沒有錯,但是擁有孩子的每個離異家庭總要因為孩子有所讓步,就是因為怕孩子的生長過程中缺少一方的關愛。

很難界定這樣行為的對錯與否。

顧宸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把孩子的面容和名字對上,方便實驗時的觀察。

本以為中午就可以離開,結果別的教室老師臨時有事,把他們其餘五人都叫了過去代課。

獨自走進一間教室,同樣的格局,同樣的帶着稚氣的臉。

顧宸對于陌生人還是保持一定的膽怯,哪怕面前是一群心思簡單的小學生。

不知道哪個小朋友帶頭喊了一句“老師好”,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起來。

不動聲色做一個深呼吸,剛才正式老師交代過,課內作業已經完成,她只要負責督促學生完成每科的課外作業就好。

顧宸之前十二年的學習生活,從沒有擔任過班級任何職務,首先她幾乎在校所有時間都在拼命學習趕上別人,其次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她臉盲,常常是同窗六年,畢業後再見面都喊不出同學的名字。

這間教室的學生普遍較乖,認認真真完成作業,偶爾不會的都會舉手問她。

作者有話要說: 衎爺不在的日子,想他,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