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章節
慢不得的。"
性音大笑說:" 高管家,你也別在這說客套話了。 趕緊的安排邬先生入院子安頓吧。 這一路舟車勞頓的,在菜市口又遇到阿爾松阿那混蛋,邬先生可是受了驚的。"
邬思道接過話說:"高管家,你也不用太過客氣。 蒙四爺恩遇,容邬某投靠避難。 不敢自視過高,也萬不敢自許為四爺的貴客,不過一書房先生耳。"
高福急忙的招呼了一頂二人小轎過來,說:"邬先生,請您上轎,這車不好入府的。"
一路無話,進了府門,沿着方磚砌成的綠蔭甬道向前行。 左右兩側見到兩座亭樓,各有一大鼓一大鐘,想必就是鐘鼓樓了。 兩邊種了十數顆大槐樹,現正是初秋時分,古槐參天,秋風乍起,槐枝歡舞。 一行人迎着散落的槐花,漫步其間,體會着“滿地槐花秋”之境。蘇菁雖沒有深厚的漢文學底子,但女性對浪漫景色的敏銳和喜愛,也讓她深深迷上了眼前的景色。
3、拜師
蘇菁跟着小轎子,一行人進了東書房旁的一座小院子內。 院子位置偏僻,環境清幽,四周都圍了起來,僅僅留了一個出口,直通東書房。 進了院子,衆人各去安頓。
許是看在邬思道的面子上,高福對蘇菁也很是照顧,撥給了她一個單人小房。 雖然偏了點,就在膳房一側,但好歹也是自個兒一間房,蘇菁很是滿意。 進了房,她也沒什麽随身行李,簡單的将自己上下打點清理了一下,就有ㄚ鬟前來通知她到膳房領餐。 沒想到下人的餐食還挺不錯的,一碗閃閃發亮的大白米飯疊得老高之外,兩素一葷也沒少油水。 ㄚ鬟琴兒在一旁還想多幫蘇菁向大廚讨要甜點和時鮮水果,蘇菁連忙客氣的說:
" 這位姐姐,不用麻煩了,我吃不了那麽多的。 真沒想到在貝勒府,連下人都能吃得這麽好,我很知足了。"
琴兒嘴角向上一揚,笑着回說:"小青子啊,雖然貝勒爺和福晉一向對咱們奴才好,可府上其它奴才吃的用的,可還比不上咱們院子裏的人。 咱是因為被指派來服侍邬先生的,哪能跟其它人一樣呢。 更何況你還是邬先生身邊的人呢。"
聽到琴兒的說法,蘇菁不由得暗暗慶幸。 用飯時,其餘的人也都忙着向蘇菁打探邬思道的喜好和習慣,都害怕服侍不好,會被趕出這個院子。 當初被高管家選進到書房院子來,可都是在其它下人們的豔羨眼光中搬進來的呢!
這幾天四貝勒還沒回京,邬思道也沒有事情要忙,除了偶而陪性音和尚喝點酒,空閑之餘就教導蘇菁寫字讀書。 雖說蘇菁自認為漢語文學底子差,但比起其它下人來說,她既識字又能看懂通俗的文章,也算是很難得的了。 除了讀書寫字,棋和畫也都碰上一些。
邬思道真是個全才,雖說腿腳不便,但胸中所學卻是難有它人可比。 對于邬思道的熱情相授,蘇菁也很用心的學。 對中國文化一直很感興趣的她,穿越前是缺乏方便接觸的環境與學習的對象。 現在好不容易有人相教,又是個那麽好相處的老師,她恨不得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抱着書學習呢。 她穿越前可是大學高材生,本就聰慧,習慣了西方邏輯性思考的教育,這個身子又正處于啓蒙年紀,吸收容易,她學起來又快又好。 邬思道直呼收了個好弟子,真想正式收她為徒了呢。
她學起下棋來,上手特別快。 一開始學的時候,邬思道要讓她十五子,而短短十五天後,在讓她五子的情況下,還需要用心應對,才能不輸給蘇菁了,偶而蘇菁還能小勝一局。 畫更不用說了,蘇菁穿越前油畫素描都畫得極好,在觀察以及寫真方面的底子還在。 雖要習慣中國的毛筆和顏料,但畫出來的中式寫實畫讓邬思道大吃一驚。 面對邬思道的好奇,蘇菁将此歸因于在廣州時,常看到洋人的畫作,因能更真實的留下被畫之人或物的一切,所以她才喜歡這樣的畫畫方式。 而她對中式的寫意畫法也很感興趣,在邬思道的指導幫助下,試着想融合東西方畫法的優點。 當她試畫出了一幅簡單的山水畫,筆法采用的是東方古典的潑墨風格,但構圖步局卻符合西方的視覺三維效果,邬思道為此驚豔不已。 雖然下筆粗疏,墨水濃度掌握得不恰當,但整體顯得很大氣,将滔滔江水與雄雄高山表現得很壯觀。 邬思道越來越覺得這個少年真是深不可測。 因為蘇菁無法出口成章,寫起字來僅稱得上方正,毫無大家風範。 邬思道也不對她的表現加以懷疑。 他只想是蘇菁的悟性高罷了。
早在性音答應帶蘇菁一同上路後,就有人去查蘇菁的身世來歷。 對蘇菁的經歷,也許邬思道還比蘇菁本人來得更清楚一點。 他很認可她的獨立和努力,決定正式收蘇菁為徒。
蘇菁用心得向邬思道學習,除了她自己感興趣之外,她也知道要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生存下去,這些都是必須要學會的。 畢竟邬思道不可能護着她一輩子,而府裏的正主子四貝勒尚未現身,是否願意讓她常住府中猶未可知。 她的心裏其實還是有點忐忑不安的。 至于那位大官父親,蘇菁打算将母親遺物交給他之後就離開。 兩人之間毫無情感基礎,獨立的她實不想依人而活,就此被關在大宅院裏頭。 還有自己的女兒身,若是要她被大官父親給用來當作結交權貴的棋子,那她還真不如死了算了,也許還有機會穿越回去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邬思道的耐心教導和細心關懷,讓蘇菁感到很窩心也很感動。 這幾個月的相處下來,她已真心的将邬思道視為一位值得尊敬的長輩。 對于能拜他為師,實是開心不已。
“師父,我覺得我終于又有親人了!我真得太開心了。 我以後一定會更孝敬您,永遠也不會違逆您的意思。”
蘇菁感動于邬思道的用心栽培,一心想着做點什麽來回報于他。 這天忽然想起,邬思道的拐杖只是最簡單的竹節拐,表面光滑,并無可着力之處。 長度略短,邬思道走起路時還須稍微駝背,十分不便。
心想:"怪不得師父老是不喜出門走走呢。"
其實邬思道不常出門自有他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帶着拐杖行走不便 。不過蘇菁一心一意的只想幫上師父的忙,就開始埋頭苦幹,想着要做一支最合适的拐杖給敬愛的師傅。
因為小青子外貌清秀,五官雖不特別出色,但雙眼大而有神。 盡管身材稍嫌瘦弱,但年紀尚幼,平時待人又斯文有禮,院子裏的下人們都樂意與他相處一起。 此時聽說小青子有心幫邬先生打造一支拐杖,都很願意幫忙。 透過高管家的幫忙,蘇菁取得了幾根野生山藤,花了兩天的時間稍加打磨,使得外表摩擦度剛好 。她請木匠幫忙,在底端嵌入一小塊圓木板,木板下則是釘上了三個圓滾滾的小木輪。 整體拐杖長度也特別講究,就是當師父穿平底鞋站于平地,兩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勢,然後測出手腕部皮膚橫紋至地面的距離,這個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長度。 經過一再的測量和修改,蘇菁終于完成了這支虬龍拐。 木板上方部分的杖體,通體如虬龍盤曲,古趣盎然,也适合讓師父腋下有着力點。 還特地請人在虬龍拐細部,刻上了幾株青草圖樣。
一日清晨邬思道剛剛起身,一旁的小ㄚ鬟連忙送上平時用慣的竹節拐。邬思道梳洗過後,門外傳來幾聲敲門聲,"師父,您老起身了嗎?"
"起了起了,進來吧。 這麽一大早的有什麽事啊?莫不是你不忿于昨日輸棋于為師,趕一早來報仇雪恨來着?"
蘇菁進門後,将虬龍拐藏于身後,"師父,弟子有個小禮物想送給您,您猜猜是什麽?"
"哦~是嗎?這我可猜不出來。 這幾天也沒見你出門啊,哪兒來的小禮物?"
蘇菁将虬龍拐向前一獻, "師父,這可不是外頭買的,這是弟子自個兒做的。 我看您那竹節拐實在不太方便,就給您設計了這根虬龍拐,您快起來試試,看看長度合不合适。 不合适我就趕緊拿回去改了。"
邬思道愣了一下,随即感到又驚又喜。 對弟子的孝心感到很歡喜,又對這沒看過的拐杖樣式感到驚訝。
蘇菁一邊扶起師父,幫着他換上新拐杖,示意他走幾步路試試。 一邊解釋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