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防不勝防

金絲燕宣布華年已有身孕後,華年的情緒一波三折。先是驚喜,然後一陣後怕,直說還好這次意外沒有傷到孩子,然而轉瞬之間,哀傷之色立刻變成憤怒。為華年擡轎的轎夫全是內務府指派的,這次落轎,追究責任應是內務府辦事不利,險些傷了太子。一氣之下,華年要求罷了內務總府之職,重新選賢任能。

華年懷上太子後,身份比以前更加尊貴。她要發脾氣,大家都順着她。就連太後聽到消息後,都沒有直接反對,只說罷職的處分太重,最後決定讓總府帶職思過,暫時移交大權,直到華年消氣為止。

但是,總府的工作必須有人接手才行。這時候,華年才終于露出真正的目的:她竭力推薦崔心蓮去當代理總府。還任性地說,如果不是崔心蓮,其他人她都不敢信,萬一太子再出什麽意外,責任該有誰負?

太後只當她是被落轎的意外吓怕了,統統同意了她的要求。

就這樣,崔心蓮順利去了內務府,成為代理總府。

過程順利得令永樂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以前聽華年無意間談起讓崔心蓮去內務府,還以為只是一句無心之言。然而現在回想起來,永樂斷定,華年與崔心蓮私底下肯定早就籌劃好了。從落轎到公布身孕,再到華年的一系列情緒變化都在計劃之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子身上,而忽略了華年的真正目的是讓崔心蓮進內務府。

華年受害之身,差點丢了太子,沒人懷疑她是故意的。就連太後都被打得措手不及,一一答應了華年的要求。華年和崔心蓮只以為太後的忍讓是為了讓華年安安心心地養胎,等太子出生後再慢慢算賬。然而只有永樂明白,太後的退讓是因為她早就知道華年留下太子後就會絕于人世,不必争于一時。就像以前知道自己會死,所以對自己千依百順一樣。

雲中鹄按照她與華年的約定,幫華年瞞天過海,承認太子是自己的,順理成章被封為皇後。不過封後之後他依舊住在盈雪宮,說已經住慣了,不願意再搬遷。後來雲中鹄偷偷告訴永樂,之所以留在盈雪宮不走,是因為那裏僻靜安全,不然他将很難再有機會與永樂偷偷敘話。

雖然永樂已經與玄青教脫離了關系,但是暖冬待她依舊像從前一樣親切體貼。然而永樂總覺得那只是表面現象,其實在內心深處,暖冬已經對她有點戒備了。發現小夏子屍體那天暖冬說的每一句話,不時地回響在永樂耳邊,令她迷茫而又難過。她希望玄青教可以幫助華年收回青州,一振國威,但卻難以接受大業背後那些不堪入目的流血犧牲。

說到底,她終究只是一個不谙世事的公主,因為天真無暇才顯得心軟善良。然而暖冬卻不一樣,她雖然本性善良,但是卻更加懂得權衡和取舍,所以有時候顯得狠心殘忍。

另一方面,崔心蓮成為代理總府後,大概是擔心太後随時有可能令她下臺或者限權,所以她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個天養宮的宮人都徹查清理了一遍——這是華年令她進內務府的根本原因。

短短幾天,天養宮中,除了永樂和暖冬外,其他宮人幾乎全都翻新了一遍。崔心蓮選人的規則依舊與當初在福秀宮選中永樂和暖冬時一樣,首先第一條就是要身世清白,不能與宮裏的人牽扯過多,其次才是看辦事能力和機不機靈。

崔心蓮如此急不可耐,的确可以雷厲風行地清除天養宮中太後的眼線,讓華年和太子更加安全,但卻會令太後幡然發現華年落轎只是一個局,而她卻上當了。

華年有孕在身,太後不會動華年一根汗毛,于是會把怨恨轉移到崔心蓮身上。

崔心蓮明知如此,但卻一意孤行。因為華年懷孕的消息一旦公布,萬一身邊伺候的宮人從衣食住行中察覺到她懷上太子的時間是在入宮之前,那不僅太子保不住,說不定就連華年都會被栽上叛國的罪名。所以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鏟除華年身邊的危險隐患。只要華年更加安全,崔心蓮不畏成為太後的眼中釘。

永樂看到身邊的宮人一個接一個地走了,有些莫名的傷感和不安。她無意中與暖冬談到撤換宮人一事,暖冬頗有深意地說道:「這是一招險棋,損人不利己,唯獨只利皇上——崔姑姑似乎已經有所覺悟了。」

當時永樂根本聽不懂,只疑惑地睜大眼睛望着暖冬。然而暖冬并未解釋,只輕輕嘆了一口氣。

不久後的一天,永樂終于明白暖冬這句話的意思了。

剛入六月,正是茉莉和栀子開花的季節。整個皇宮都彌漫着清新的花香中,每一縷微風都夾着清香撲面而來,惬意舒心。一年中,永樂最喜歡這個時節,因為這時候太後怡蘭宮的蘭花也全都開放了。蘭花不僅姿态動人,而且花香馥郁,在熏香的烘襯下,變成一股怡蘭宮特有的香氣,別的地方都聞不到。所以一到這時候,永樂總是逗留在怡蘭宮中。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永樂「去世」已久。怡蘭宮中蘭花開得熱鬧,但卻少了一抹活潑的身影映襯,顯得寂寞多了。

太後坐在窗前,靜默地望着滿園勝放的蘭花。沒人知道她在想什麽。

忽然一陣腳步聲打破寂靜,衛影燕順着長廊來到太後面前。

這時太後才把目光從蘭花上收回來,望着衛影燕。

衛影燕跪在地上,畢恭畢敬地低頭禀告道:「天養宮最後一批宮人也被換下來了。」

聞言,太後只輕輕嘆了一口氣,又把目光移向窗外的蘭花園了。

衛影燕半天等不到太後的回應,擡頭問道:「就讓她們這麽為所欲為麽?」淩厲的眼神中瞬間閃過幾分狠毒。

太後望着蘭花園思索了片刻,輕輕地說:「一個華年任□鬧沒關系,哀家讓着她,諒她也翻不出什麽花招,最可恨的是她身邊煽風點火的崔心蓮……是時候給她們一點教訓了……」

當天中午,為太後試吃午膳的太監中毒身亡。

太後受驚,不再用膳。

消息傳到內務府,第二天中午,崔心蓮親自随送膳的太監一起來到怡蘭宮賠罪。太後的午膳裏面被人投毒,她這個代理總府難辭其咎。今天的午膳是她親眼看到一道一道做出來的,絕對不可能再被投毒。

端着美味佳肴的太監在門外排成一長排,但是太後就是不讓擺上桌子。

「為哀家試吃的小李子忠心耿耿,然而他卻一命嗚呼。如果查不出兇手,哀家就不吃飯。」

崔心蓮勸道:「太後,此事已在徹查中,相信不久之後就會有結果。請太後珍重玉體,不要絕食。」

太後瞥了崔心蓮身後那一群送膳的長隊說:「小李子死了,哀家舍不得其他宮人再離開哀家。」

崔心蓮預感到她會這麽說,不卑不亢地說:「奴婢願意為太後試吃。」

太後似乎等的就是這句話後,輕輕點頭同意。

崔心蓮非常謹慎,來怡蘭宮之前,每一道菜她都親眼監視過程,而且碗筷盤碟皆是銀制。她每試一道,便擺一道上桌,最後二十道菜全都試玩了,判定無毒。照理說,太後應該動筷子了,然而太後卻忽然起身,帶着意味深長的笑容,留下一句「剛才已經說了,查不出兇手,哀家就不吃飯」就與近侍一同離開。

太後離開後,崔心蓮盯着滿桌盛宴,回憶起剛才太後的一言一行,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為首一名送膳太監上前詢問飯菜如何處理。崔心蓮緊緊撫着胸口,略顯急躁地揮了揮手說:「撤走,全都撤走!不能讓任何人碰,倒在連貓狗耗子吃不到的地方!」

太監們都被她激烈的态度吓了一跳,以為她受了氣正在發洩,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離開怡蘭宮,崔心蓮獨自走在返回內務府的路上,故意挑了一條人少的路。走着走着,她突然感覺到喉嚨裏漾起一股腥甜,急忙俯身捂住嘴,發出一陣幹嘔——果然還是中毒了。

正在這時,身後傳來一個擔心的聲音:「崔姑姑?」

聲音的主人正是永樂,她奉命去太醫院幫華年請金絲燕,無意中看見崔心蓮正彎腰扶着牆壁幹嘔,于是過去詢問。

「不要管我。」崔心蓮猛地推開永樂,扶着牆壁快步向前走去。然而剛剛走了兩步,她突然發出「嘔」的一聲。

當永樂再追過去的時候,卻看到崔心蓮的掌心和唇邊出現了觸目驚醒的紅血。

血順着指縫往下滴,吓得永樂微微發抖。她急忙扶着崔心蓮的肩膀問道:「崔姑姑,你怎麽了?」

崔心蓮又嘔了幾聲,然後用血跡斑斑的手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嘴角,平靜地說:「整個皇宮都是她的地盤,根本防不勝防……」音量很低,就連近在咫尺的永樂都聽不清她說什麽。

去怡蘭宮之前,崔心蓮已有預感,所以處處小心,但是依舊無濟于事。到現在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麽中毒的,說不定禦膳房做菜的太監早就被收買了。

「崔姑姑?我送你去太醫院吧。」永樂急得不知所措,不明白為什麽崔心蓮能如此平靜。

崔心蓮輕輕搖了搖頭,慘然笑道:「不用了……」這次劫難是生是死,不是太醫說了算,而是太後說了算。如果太後只是給她一個教訓,她不久之後就會痊愈;如果太後有心殺她,就算十個太醫都無力回天。

作者有話要說:太後終于出現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