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9 章 你那外甥女意下如何?

“婉悠,娘問你一句話,你心裏的真實想法到底如何,同娘說明白,娘心裏也好有個底。”

宛若沒有盡頭的沉默中,洛詩柔先開了口。在貴妃娘娘面前,洛詩柔不好問明,到了私下,她想聽一聽女兒真實的想法,而不是為了全臉面說違心的話。

洛貴妃縱是唐婉悠的姨母,但此番代表的是皇家的臉面,更代表着皇帝。

唐婉悠有些話,到底不便開口。

唐婉悠低着頭,眼睫輕顫了顫,半晌才掀起眼簾看向洛詩柔。

“母親,女兒這些時日到攝政王府為王爺治腿,與其相處了一段時日,王爺為人很不錯,看似時常冷着臉,心思倒也細膩,自身的能力,自是沒得說的,王爺是位很優秀的男子。”

唐婉悠斜了一眼腰際挂着的玉佩,心裏說不上來是什麽感覺。

“那你到底……”洛詩柔不明女兒的心思,聽她所言,對攝政王沒什麽不滿。

“娘,攝政王毋庸置疑是人中龍鳳,女兒稱贊直言僅是對王爺的欣賞,別無他意。”

口中吐出別無他意四個字時,唐婉悠心裏莫名有些松了口氣。

在宮裏時,洛貴妃已暗示她,陸時淵将來有繼承皇位之可能,繼承皇位就意味着她與陸時淵結親希望渺茫,既然渺茫,何必再多想?

“如此就好,娘可真擔心你對他有意,但不想違背內心與其成親,來日與他成了夫妻也不痛快,不成婚麽,你心裏難免失落,無意最好,無意最好。”

洛詩柔瞧唐婉悠說得肅然,不似違心話,懸了半日的心才放下來。

“母親覺着,你還小,才回到母親身邊,不想出嫁也是常情。日後等你有了成親的想法,若不想嫁人後夫君房中有妻妾,也容易,就是對方的門第得比相府差上一些。”

洛詩柔牽過女兒的手緊緊握着,這樣溫熱的天氣,唐婉悠的手竟是涼的。

在洛詩柔眼裏,女兒年紀尚小,也想多待在自己身邊久些,所以不願成婚。

不過,就算女兒不成親也無妨,人好歹在自己跟前,不會受了委屈口不敢言。

想到這,洛詩柔更覺得攝政王那門親事不好,蹙眉道:“攝政王是高門顯貴,可到底是太後幼子,陛下也重視,攝政王那般人物不好拿捏,你受了委屈我們還得忍,作罷也好!”

雖說唐正天與皇帝是同窗之宜,感情甚篤,這在親情面前,可差了一大截。

回頭唐婉悠嫁與攝政王,真鬧出不快,皇帝會偏幫誰?洛詩柔越想越覺得麻煩。

“噗嗤,母親說得對,女兒聽您的,我們相府又不是非得指着誰。”唐婉悠看着洛詩柔為自己認真謀算的樣子,心間好似有暖流趟過。

她認同洛詩柔不是場面話,而是真心覺得洛詩柔說得很有道理。

要麽她一輩子不嫁人,當個老姑娘也不愁吃穿,要麽尋一稱心如意的男子入贅,與那人一生一世一雙人相守一生,還不算太糟糕。

“娘,女兒想吃炸糕,待會我們在路邊停一會,叫下人去買些罷。”唐婉悠揭開車簾看向車水馬龍的長街,每每走到這就覺得嘴饞。

“好。”洛詩柔将女兒摟到懷裏,有一下沒一下地輕拍着唐婉悠的背。

唐婉悠與洛詩柔離宮後,洛貴妃就乘坐小矯往皇帝殿裏去了一趟。

“你那外甥女意下如何?”皇帝正坐在海棠花窗邊看書,擡眼看向洛貴妃。

洛貴妃皺着眉搖了搖頭:“臣妾的外甥女是個有主意的,臣妾見她對王爺并不抵觸,但她說了一個條件,要求将來的夫婿後院只有一位正妻而無姬妾。”

大梁并非沒有只娶一位正妻的男子,但是在名門貴族之中極少。

在商議與當朝攝政王的婚事時提出這一要求,則有些驚世駭俗,洛貴妃以為皇帝會為此不悅,不想皇帝的反應比她想的要平靜許多。

皇帝想到唐婉悠的父親就是那樣,納白姨娘是被人使了手段,不得已為之。

唐正天的女兒會有此想法,不出奇,何況這番話,皇帝早已從陸時淵那聽過一回。

“哎,還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皇帝無奈地嘆了口氣,深知唐家姑娘不會做出退步。

她身為唐正天夫婦的掌上明珠,要什麽沒有,換做皇帝自己,也不願做自己不情願的事。

“陛下,此事不成,您接下來作何打算?”洛貴妃看出皇帝的為難,想起惹人憐愛地外甥女,也想為她争取些什麽,若能成這門婚事,不失為一件喜事。

“容朕再想想。”

皇帝苦惱地放下手裏的書,他身為皇帝,要考慮的不僅是男女之情。

他殚精竭慮,為的是大梁的百年基業,皇位繼承不是兒戲,稍有不慎就會引來血雨腥風。

“朕若能多撐個四五年……”皇帝欲言又止,覺得自己說的很可笑,苦笑着搖搖頭。

在郭平的診治下,他尚且支撐不了太久,想要一年的功夫都是強人所難。

保險起見,皇帝原先的打算是先将皇位傳于陸時淵,讓他執掌朝政鎮住某些人的氣焰。

否則,七皇子年紀尚小,登基後要面對的是重重危險,能不能安然活着都是未知數。

“罷了,朕再謀劃謀劃,你先回去吧,朕這裏有人照料,你不必過分操勞。”

皇帝教洛貴妃退下,把桌上的書卷拿起又放下,一如皇帝茫然的思緒。

他有意賜婚一事,還是先不告訴陸時淵,就連繼承皇位的人選,也暫且不言明。

對皇帝而言,直接傳位于陸時淵是最為省事也最安全的結果,但他不想幼弟苦于腿疾多年,腿總算好了,卻要因接他留下的爛攤子而害得他不能和心上人在一起。

“呵,再想想吧,這半年都不用處理朝政,只想這一件事,不至于就減壽。”

皇帝苦惱之餘,不忘挖苦一下自個,到了多子奪權時,皇帝偶爾感慨,若只有陸百豐一個孩子,傳位于誰都可免去不少的麻煩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