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章節
師父,這拐杖下方配有三顆小圓輪,您在行走的時候,無須将拐杖提的一上一下的,它自個兒可以在平順的地面上滑動的。 這樣一來,您可省力得多了。 要走得累了,這虬龍的設計也能讓您靠上一靠,您覺得怎樣呢?"
邬思道站起,并試着用新拐杖繞着房內走了一圈。 對新拐杖的長度和木輪設計贊不絕口。 而野山藤的古樸質感也令他愛不釋手。 他對這只孝順弟子送上的新拐杖真是滿意極了!
4、往事
來到四貝勒府也将近一個月了,原先以為四貝勒很快就會回府,但沒想到因河工籌銀難題未解決,遲遲未能回京。 這些蘇菁也都是聽師父說起的。 原來師父就是對現在官場腐敗太過失望,聽聞四貝勒嚴以律己,且清白執政,一心為百姓謀福,才願意來投靠四貝勒,為其籌謀劃策。
師父雖才華過人,但經歷坎坷,數年前在江寧城赴考時,因率衆抗議主考官收賄洩題,而遭到貪官的索拿追緝。 數年來的隐姓埋名,四處逃匿,師父家破人亡不說,自小指婚的未婚妻也另嫁他人。 後來四貝勒輾轉查探到他的行蹤,慕名相求,而師父經過數年苦難,也漸漸覺悟。 這個世道若真想改變,不是一次兩次的抗議上書能夠解決的,必須要有一個真心為民,公正親民的皇帝才行。 這才下定決心随性音和尚上京,願意全心全意輔佐四貝勒争皇位。
性音大師在出家前也曾經遭受各種苦難折磨。 性音為奉天人,俗姓李。字迦陵。號吹餘。少習儒學,有志赴考為官,輔佐明君治理天下。 誰想在二十三歲時,妻子被貪官之風流兒子污辱後自盡。 性音當初身為一文弱書生,細細謀策了半年之久後,偷偷暗殺仇人後,大澈大悟而出家。 出家後棄文習武,不再相信書本上的玩意兒能派上用場。 也是湊巧,有一次遇上了四貝勒,在佛祖前為萬民祈福。 性音深受感動,自此投身四貝勒,為其奔走。
蘇菁覺得衆人口中的四貝勒簡直就是太完美了。 愛民如子不說,聽說他的外表俊朗,氣質高貴出衆,不愧是由前皇後所教養出的皇子。 也難怪府裏有那麽多位福晉格格了,這樣的天之驕子正是由衆多女人所圍繞着。
在等四貝勒回府的期間,蘇菁也不是無所是事的。 除了每日固定向師父學習之外,就在前幾日,她向高管家通報後,出了府一趟。 她裝扮成了一個小乞丐的模樣,臉上塗滿了黑灰不說,頭發用上了點剩菜的油汁抹得一團亂,衣服破爛不堪還隐隐發臭。 趁着正日當上,街上行人較少的時間,走到了紐祜祿氏的府上。 四品典儀官淩柱就是這具身體的大官父親了。 她也是上了京後才知道,原來四品官在京裏壓根兒算不上大官,更別說當初在廣州時,淩柱只是小小正七品縣令了。 蘇菁在後門外敲了敲門,
"誰啊?走走走! 一個小乞丐沒得把咱府上的門都給髒污了。"
"這位大哥,那邊兒街上有位很漂亮的姑娘,給了我二錢銀子,吩咐我送些禮物過來給府上的大人。姑娘說她家有急事,改日定親自登門拜訪。"
開門的小厮聽到,也不敢自做主張的趕人了。 "哪位姑娘啊?知道是哪個府上的嗎?"
"我不知道阿…… 那位姑娘說待府上大人開了這盒子,看了裏面的信件和禮物就知道了。"
将母親的遺物交給這位小厮,蘇菁趕忙離開。 那盒子裏有母親留下的一幅畫和一塊玉,還有一封信。 寫明她不願意打擾父親現今的生活,所以不打算父女相認了。 信的內容寫得婉轉又委屈,卻一點也沒表明她的住處和現況。 只說她就是想完成母親遺願,沒有攀附的意思。
事實上,蘇菁也的确是這麽想的。 冷靜自持的她,覺得現在的生活就挺好。 不愁吃不愁穿,有師父的愛護和教導,偶而跟性音大師一起練些健身的武藝。 雖然府上主子四貝勒還沒見上面,但既然已拜邬思道為師,想必不會被趕出府了吧
。
回想起在母親過世前,她以這付身子和母親相依為命的那五年。 雖然母親的手工活兒做得好,但畢竟孤兒寡母的無依無靠,繡活兒的價被寄售的店家掌櫃壓得低低的。 母親日日熬夜繡出來的手絹和荷包等物什,僅僅能讓母女倆勉強溫飽而已。 溫柔的母親每夜睡前總愛抱着蘇菁,低低的說起她和父親相識相愛的經過。 母親原也是小吏官之女,雖不是大富大貴,童年倒也飽受寵愛。 十六歲那年愛上了新從京裏外調的縣令大人,兩人成婚後也過了一段溫馨的夫妻生活。那兩年的婚姻生活就成了母親此後一輩子的念想。每每和蘇菁回憶起往事,總是甜蜜的說:
"那時候妳阿瑪可疼額娘了!每日傍晚都會特地去城東處,幫額娘買碗杏仁豆腐。那豆腐磨的特別的細致,就像妳阿瑪對額娘的心意一樣,吃入口就随即溶化,整個甜入了額娘的心裏。"
兩年後淩柱要升調回京,但時逢蘇菁剛出生,母親還在坐月子而無法跟随上京 ,就先和女兒留在了廣州。 淩柱走前信誓旦旦的說,一旦在京城安頓下來後,随即會派人到廣州接妻女上京。 但沒成想一去三年無音信。 三年時間,淩柱留下的銀兩早已花盡,母親家裏父母也已過世,她本是獨女,這一來,竟是無人可依靠。 可憐母親只能沒日沒夜的接一些修補活兒來維生。 傳統善良的母親從來沒有怪過淩柱。幾年來也輾轉得聽到一些淩柱的消息,原來他在京裏已另娶,原來他在京裏升了官,發了財,原來他的新夫人娘家有財有勢,深受寵愛,連年受孕。 原來他已又有了二子一女。
母親雖然仍是只講起父親的好,卻也絕口不提上京的事情。原本蘇菁以為母親對淩柱已死心了,卻沒想會在過世前留下遺言,要蘇菁上京尋親。
"母親……應該是死不瞑目的吧,即使是死了也要讓淩柱聽到她的消息呢。"
身為穿越女的蘇菁自然是不贊同母親的作法,但那畢竟是疼她愛她,把她捧在手心上呵護了五年的母親啊! 怎麽能無動于衷呢?想了又想,又夢到了母親的怨忿和悲傷,還是決定完成她的遺願。
如今,畫和玉都已送到淩柱手上了。 雖沒親身見上一面,也讓淩柱知道了母親過世的消息。
"不知道這個負心漢,是否會為母親的死流下一滴眼淚呢?"蘇菁不屑的想着。
蘇菁并不知道,就在她出府的那日,四貝勒府內有人向福晉報告着她的行蹤。
"福晉,小青子喬裝成了個小乞丐,到了淩柱大人府上,并沒有求見任何人,只是将一個盒子交給開門的小厮就離開了。"
一位雍容華貴的夫人正坐在大堂正中。 夫人面容并非絕美,但看似永遠笑着的雙眼,圓挺的鼻子以及鵝蛋臉,給人一種溫婉柔和的印像。
此刻她的雙眼微瞇,眼神中有着與外表不太相符合的銳氣,低聲說着:"小青子去淩柱府上做什麽呢?他和紐祜祿氏不知是何關系?"
原來邬思道雖在性音的幫助下查清了蘇菁的身世來歷,但因為想為蘇菁瞞下她的女兒身分,也不願蘇菁再去認回這樣無情無意的父親,因此,蘇菁的來歷并沒有全盤告知四貝勒府上的人,知道的僅有四貝勒一人而已。 而四貝勒也早透過傳信同意了小青子入府,一個四品典儀還不放在四貝勒的眼裏。 可憐的蘇菁還一直擔心會被趕出府呢。 嚴格的四貝勒,豈會在不清楚來龍去脈的情況下,就收留人入府呢?因着邬思道的請求,四福晉也只知道小青子是邬先生所收留的一位孤兒,後來才收為弟子的。
因着某些緣故,四福晉私底下對淩柱一直特別關注。 這次聽到小青子居然喬裝去淩柱府上,不由得感到疑惑。 但礙于邬思道的面子上,也不好叫過小青子來問。 只好吩咐人繼續盯着淩柱,也要多注意小青子的行為舉止。
5、東堂
今兒個邬先生很忙,忙着給四貝勒出主意,忙着給四貝勒回信。 這位四爺在江寧城鬧騰得很大,聽說為了河工和漕運的事,把整個江南一帶的官員都給驚動了! 既然師傅忙着,幫不上忙的蘇菁也樂得溜出府閑逛。 早就聽說王府井大街上有座,正好趁機會去瞧瞧,若能從洋人傳教士那兒找到一些好玩意就更好了。
東堂其實正式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