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9 章 你們倆誰與宋柏熟絡些?
這輛馬車外表普通,看起來不過是尋常人家的車馬,就連府邸的木牌都沒有懸挂。
來到樊樓,唐婉悠戴着幕籬下了馬車,進店要了上好的雅間,爽快地給了銀子。
到雅間就坐,唐婉悠随意點了幾樣點心,直等小厮退下,她的目光在青岳與湯臣轉了圈。
“娘娘有什麽話只管吩咐就是。”湯臣肅聲開口,與青岳不自覺在她面前站得筆直起來。
“本宮想托你們去帶一個人來,不知你們兩個,誰與他打過交道,所以我猶豫讓誰去。”唐婉悠托着下巴,漫不經心地看向開着的窗扉,目光有些空洞,不知想透過這扇窗看見什麽。
“娘娘想見何人?請先說出那人的名字來。”湯臣與青岳對了眼神,都有些好奇。
“你們倆誰與宋柏熟絡些?”看着長街上絡繹不絕的行人,唐婉悠的心情愈發煩躁。
此話一出,不止是青岳與湯臣,連同落秋與竹子都無比錯愕,以致驚詫之下,幾人異口同聲脫口而出:“娘娘您要見誰?”
落秋與竹子感到驚訝,是因為意外主子特地出宮一趟,是為了見宋柏。
而青岳與湯臣,可是再清楚不過陛下對宋柏的醋勁有多大,娘娘怎偏是要見他?主子若知道娘娘出宮是為了見宋柏,怕是要丢下宮中的事務趕來。
“本宮要見宋柏,所以,你們倆誰與他熟絡一些?”唐婉悠重複了一遍自己說過的話。
“屬下與宋柏相熟些,就由屬下去請宋大人罷。”
湯臣眼見是瞞不過,只好硬着頭皮開口。主子若知道他幫着皇後娘娘見宋柏,回頭還不知怎麽罰他。不過娘娘出宮一趟,特地見宋柏,想是有很要緊的事。
唐婉悠點點頭,命他快去。深秋的風很是幹燥,拂在臉上,不複春日裏的柔和。
宋柏今日不用當差,應天府那邊暫時也沒事,他難得偷了個空,在下休息沒半日,管家便來傳話,說宮裏來了人,又說兩人相識,請他出去一見。
正在練劍的宋柏困惑來人是誰,到了花廳,就見湯臣站在廳堂前,望眼欲穿看向這邊。
“宋大人!”湯臣見了他眼前一亮,快步上前對他拱手一禮,宋柏也忙向其回禮。
“陛下有要事召見微臣?”宋柏見了湯臣,遞給身側侍從一記眼神,去拿他的官袍來。
“不,要見您的另有其人,咳。”湯臣走近宋柏,用只有兩人聽見的聲音道,“是娘娘。”
“什麽?”宋柏驚愕之餘并未聲張,擰起眉頭想起什麽,“還請大人稍等片刻,我先去取一樣東西,再同大人去見。”
宋柏沒有去很久,只是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他就快步走出來,兩人對視颔首,宋柏便跟着湯臣走,發覺去的地方是樊樓時,他心裏的困惑還是重了幾分。
等他們來到雅間,糕點已然上好,宋柏一眼就看出桌上的點心是宋青愛吃的。
而唐婉悠盯着桌上的點心發呆,眼底閃過無措與愧疚:“對不住,本宮下意識點了這些。”
宋柏暗道果不其然,在心裏暗暗嘆了口氣:“娘娘不必道歉,不知娘娘今日出宮特地要見微臣,所為何事?”
“本宮近來頻做惡夢,有些放心不下,不出宮親見大人一面,本宮不放心,大人近來可好?”
詢問宋柏時,唐婉悠眉眼上下打量着他,确定他面色如常,呼吸平穩,身上應當沒受傷才略略覺得心裏輕松些。
落秋等人面面相觑,心情已然從主子說要見宋柏時的錯愕變成了了然的心酸。
娘娘這幾日是在怎樣的不安之中度過,才會如此着急出宮肩上宋柏一面。
“微臣很好,娘娘無需挂懷,阿青九泉之下若有知娘娘如此不安,想必也會不放心,所以還望娘娘摒棄過去,過好眼前才是。逝者已矣,娘娘節哀。”
宋柏身為逝者的血親,安慰唐婉悠時,自己的語氣并沒有輕松到哪裏去。
“嗯,對不住,反倒還要你安慰我。”唐婉悠支着額頭,那股鑽心的疼意又開始作祟。
唐婉悠眉頭皺成“川”字,幾人見她的面色并沒有哦緩和多少,心跟着懸了起來。
“宋大人,接下來這段時日,請你務必保重自己,萬事當心,本宮總覺得那惡夢有所指引。”唐婉悠面色複雜地開口,同樣的夢,夢見兩次,她不得不多心。
“微臣遵命。”宋柏見唐婉悠看向車水馬龍的長街,陡然開口問,“娘娘還想吃棗麽?”
唐婉悠怔了怔,笑着點點頭:“除了棗,還有炸糕,還有好些吃的。”
念着自己心心念念的美食,唐婉悠的心情逐漸好起來,幾人的心情也都跟着松快許多。
“微臣這就去幫娘娘買來,不知湯侍衛可否幫忙,同我一起。”宋柏睨了湯臣一眼。
他到底是在私下見皇後,多有不妥,若與湯臣同行,則不一樣。湯臣明白他的打算,自然同意。
兩人去長街上給唐婉悠買了好些吃的,還有好玩的玩意兒,都是京中時興的。
唐婉悠直在樊樓用過晚飯,才心滿意足地動身回宮,臨上馬車前,宋柏遞給她一樣東西。
是一株小小的萬年青的樹苗,是扡插養成的,不過手指高而已,很是小巧。
“娘娘覺得心不安的時候,就多看看它,心裏或許會覺得好受些,微臣便是如此。”
宋柏說罷,木讷的神情柔和下來,還想說什麽,卻瞥見唐婉悠眼角落下眼淚。
男人眼底閃過一抹茫然,随後手足無措地“我”了半天,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多謝大人。”唐婉悠對宋柏颔首致謝,轉身登上馬車,她不能再讓宋柏為自己憂心。
回宮的路上,竹子與落秋大眼瞪小眼,誰都不知道如何開口安慰主子。
“皆因本宮之過,害得宋青無辜喪命,而他最後關頭不放心的兄長,如今只能将對他的思念之情寄托于草木,這一切,是本宮的過錯。”
唐婉悠捧着手中的幼苗,心中彌漫着說不上來的悲怆,就算明白逝者已矣,将自己困在悲痛之中無濟于事,唐婉悠也難以做到完全的釋懷。